2020-06-16
台塑六轻生煤操作及使用许可证13张分别在6、7月到期,云林县政府环保局12日公布核发许可证结果,今日上午县长李进勇与环保局长林长造对此发表说明。
县长李进勇表示,燃煤的公民营电厂遍布全台,云林县政府对于电厂燃煤有最严格的管制标準,让企业压力相当大,每一个管制措施均提起诉愿及行政诉讼,希望环保团体与各界看到县府的努力。此外针对部分人士一再要求禁发许可证部分,云林县虽是全台第一个由议会支持通过禁烧生煤石油焦条例,但却在去年被中央政府宣告无效,因此无法以行政命令达成禁烧,希望有关人士诉求环保同时,也要尊重法治的运作。最后,配合新政府能源转型,预计2025年天然气发电量佔发电量50%,使用生煤做为燃料降至30%,绿能发电提升到20%, 非一蹴可几,绿能模範国德国也是逐渐到位。此次促使六轻愿意承诺马上进行禁烧石油焦相关作业,于6月15日送件,并促成全台最大民营电厂于上週五(6/9)签署能源转型备忘录,2025年前三部机组改烧天然气,虽不是最理想目标,却也跨出能源转型的重要一步,预期将带动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电厂,县府也会持续善尽监督管制的职责。
环保局长林长造表示,台塑六轻生煤操作及使用许可证共计13张分别将于6至7月到期,其中包括10张操作许可证,3张使用许可证,台塑六轻依规定期间申请,县府依照空汙法,及前几年审查原则审核,审核重点包括季节限定,也就是10月到隔年3月,空品不良时减载减量,并加强防制设备效率,此外也特别要求含硫份必须低于0.95%,特别污染的排放量必须达到全国最严格云林县电力设施加严标準,并加强PM2.5重金属检测,审查频率减低到2年以内。
六轻106年6月有9张生煤操作许可证、3张生煤使用许可证到期;7月则有1张生煤操作许可证到期,皆依空污法规定期限提出展延申请,经县府依法审查文件合格后依循先前原则核发许可证:
一、麦寮汽电厂M04製程透过季节限定管末污染排放管控,同样要求可透过全厂启动能源调度进行岁修、降载、防制设备效率提升及燃料含硫分降低等措施,于本县东北季风盛行之10月至翌年3月污染排放量进行实际减量。
二、生煤含硫分管制加严核发为0.95%,管末排放需符合「云林县电力设施空气污染物排放标準」。
三、要求管道废气中PM2.5、重金属及防制设备排放水中重金属等检测频率与项目。
四、许可证有效期限维持二年内。
云林县政府此次6月11日核发许可证明细如下:
一、麦寮汽电3张生煤操作许可证及1张使用许可证。
(一)M01、M02製程于104年6月26日、104年12月25日已分别核减生煤532,000吨及420,000吨,本次维持上次核减后之生煤量;展延期限至108年6月11日。
(二)M04製程採用管末污染排放减量21.5%方式管制,强制要求空气品质不良期间管末污染排放进行减量;展延期限原106年7月11日展延至107年8月10日。
(三)使用许可证内容登载全厂三製程操作许可核定之个别生煤使用量,展延期限至108年6月11日。
二、塑化一厂2张生煤操作许可证及1张使用许可证。
(一)M71、M75製程105年2月16日、104年6月26日已分别核减生煤342,000吨及403,600吨,本次维持上次核减后之生煤量,展延期限至108年6月11日。
(二)使用许可证内容分别全厂三製程操作许可核定之个别生煤使用量,展延期限至108年6月11日。
三、塑化二厂5张生煤操作许可证及1张使用许可证。
(一)M02~M05、M07製程105年1月6日已分别核减生煤42, 600、53,600、46,600、47,600及45,600吨,本次维持上次核减后之生煤量,展延期限至108年6月11日。
(二)使用许可证内容登载全厂三製程操作许可核定之个别生煤使用量,展延期限至108年6月11日。
环保局长林长造指出,日前分析六轻季节生煤使用情况,发现春冬空气不良季节生煤使用并未明显减量,所以必须从污染源源头减量及管末季节限定双轨管控。云林县生煤许可减量为全国最高,针对许可证期限缩减至2年内,为更落实空气品质不良改善,採用季节限定减量方式进行管制,强制要求透过全厂能源调度如岁修、降载,减少污染排放,一年后将进行成效评估检讨。
上一篇:云林县府结合民间协助身心障碍者创业 下一篇:云林县打造工业园区~开闢石榴班区联外道路
三国鼎立成形1. Gogoro 为首的阵营-蓄势待发在狭电动机车公版电池以令天下失败后,Gogoro
政府致力推动节能减碳政策并积极加速电动车辆产业发展,日前立法院三读通过「货物税条例」第12条之3条文
随着机车龙头光阳将在 8 月抢进电动车市场,电动机车龙头厂商 Gogoro 及中华 emoving
过去 2 年,随着 Gogoro 快速攻占电动机车市场,电动机车已成为传统机车大厂兵家必争之地,机车
为加速电动机车普及率并落实节能减碳政策,行政院日前拍板电动机车补助新方案,全国性购车补助实施至107
这几年受到电池技术的进步,电动汽机车似乎成为众家必争领域,而技术门槛较低的电动机车,则更容易切入开始